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
1. 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英语、信息技术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将党国党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类课程、大学语文等列入公共基础选修课。
(1)思想道德与法治(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学习基本理论,把握深刻内涵,明确践行要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2学时 2学分)
本门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与实践要义,自觉投身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去。这门课程的开设和建设,可与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形成呼应与配合,有助于大学生掌握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提升理论素养,把握实践规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形势与政策教育(16学时 1学分)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本课程分四个学期授课,每个学期4学时,共16学时。
(5)英语(96学时 6学分)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课程内容具有时代特征,注重职场英语运用,侧重培养学生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四项语言能力。本课程教学内容分日常交际和职场业务交际两方面阐述。日常交际:听说部分涉及介绍、问候、感谢、致歉、道别、指路、天气、学习、爱好、饮食、健康等;阅读和翻译部分涉及科普、人物、政治、商贸、文化、生活等。业务交际:听说部分涉及迎送、安排日程与活动、住宿、宴请与迎送会、陪同购物、游览、就诊等;面试、介绍公司等;阅读和翻译部分涉及业务信函、电子邮件、广告、产品介绍及使用说明等;写作部分涉及个人资料表单、通知、便条、邀请函及回函、个人简历、简短私人信函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达到公共英语考试A级或B级标准;掌握语言实际运用技能,能够进行日常英语和职场英语听说交际;能够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英语资料;能够书写信函等涉外应用文;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职场环境下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6) 信息技术(48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文化基础工具课程,课程具体内容有重点介绍计算机发展历史、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实际操作以及多媒体应用软件、网络应用等知识,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对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以及相关多媒体软件的实际运用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操作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7)体育(108学时 6学分)
体育课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强化身体素质练习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体育课程主要分两阶段进行,第一学期为第一阶段,第二至第四学期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体育课程,主要围绕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的教学及训练两个方面开展教学,其中体测项目的教学及训练为重点,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国家体测的基本要求,清楚体测项目的具体内容及评分标准,懂得体测项目测试要求和方法,学会各测试项目一般锻炼方法。
第二阶段为体育俱乐部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体育项目和形式的体育俱乐部课程,以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目前可供开设的体育俱乐部课程主要有: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太极、田径等。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主要形式为“讲-练-赛”,将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
(8)军事理论与军训(36学时 2学分)
本课程以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核心,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
军事理论主要教学内容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保密意识;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增强学生忧患意识;新军事革命的内涵和发展演变,掌握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了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分类、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高科技的积极性,为国防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通过军训实践,掌握战备规定、紧急集合、徒步行军、野外生存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识图用图、电磁频谱监测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综合军事素质。
通过《军事理论与军训》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科学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本课程主要讲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涵义和标准;环境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爱情与性心理;挫折与危机干预;心理妨碍与心理咨询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大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预防和识别常见心理障碍,学会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与困难,增强心理承受力,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与人格的健全。
团体辅导实践活动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课外统一安排,不计入教学进程表。
(10)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32学时 2学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本课程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确立科学的就业观、创业观,指导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在努力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身的特性、职业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高校毕业生市场、劳动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自我探索能力、信息搜索与管理能力、求职能力和创业的基本能力;获得沟通、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的基本能力,为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1)劳动教育(32课时 2学分)
课程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是集劳动知识传授的学习与劳动实践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内容简介与要求:劳动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劳动教育实践主要包括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日常生活性劳动三个方面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12)生态文明(16学时 1学分)
本课程主要学习生态文明建设与当代青年的责任;全球环境治理与中国的责任担当;守护中国文明的自然根基;关怀生命--中国近代以来的疫病与公共卫生;新能源、新材料革命与生态文明建设;化学、环境与生态修复;绿色化学与绿色生活;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循环经济;生态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法制保障;留住田园风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对自觉担当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责任,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积极学习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知识和技能,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切实履行青年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13)国家安全教育(16学时 1学分)
本课程定位于大学生国家安全通识教育,尽量避免使用过度专业的论述,强调通识概念的建立,进而形成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思维架构。通过学习与思考,使学生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理性爱国的行为素养。
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和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2.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基础课程。
2.1专业基础课程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婴幼儿生理基础、婴幼儿心理发展、婴幼儿学习与发展、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托育机构组织管理导论。
(1)婴幼儿生理基础 (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主要介绍婴幼儿的解剖生理,主要讲授婴幼儿骨骼、骨骼肌、循环系统、呼吸道、肺、消化道、消化腺、泌尿器官、排尿器官、神经系统、眼、耳等结构功能与发育特点和生长发育。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感受生理学知识构成的逻辑体系,注重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和熟悉婴幼儿的生理变化,为今后进一步自主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婴幼儿心理发展(72学时 4学分)
主要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言语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呈现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融入教育实践之中,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婴幼儿学习与发展(72学时 4学时)
本课程主要介绍婴幼儿教养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主要有运动技能及感知觉、思维与智力、注意、记忆、 语言、情绪、想象、意志、社会性发展等方面。使学生在掌握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学会观察幼儿,能够根据婴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婴幼儿操作活动。
(4)婴幼儿营养与喂养(72学时 4学分)
主要介绍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与保健价值、营养配餐的基础知识、营养配餐的准备、营养调查与评价、食谱的计算与编制、营养配餐方法、幼儿的食物选择、幼儿的合理膳食、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学生掌握营养搭配的基础知识与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能够熟练掌握婴幼儿营养及幼儿食物的选择,从而达到对幼儿进行膳食评价和编制食谱的能力。
2.2 专业核心课程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包括: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婴幼儿回应性照料、婴幼儿伤害预防与处理、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婴幼儿家园共育、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预防、托育机构管理实务。
(1)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54学时 3学分)
主要介绍游戏的几大理论流派、儿童游戏的分类,对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以及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概况进行了讲述,并给出幼儿园游戏的观察指导策略,游戏环境的创设方法等幼儿游戏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内容。
(2)婴幼儿回应性照料(72学时 4学分)
主要介绍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动作、声音、表情和口头请求的需求,使学生能够了解观察并及时给予积极恰当的回应,能够提供满足婴幼儿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积极照护实践。
(3)婴幼儿伤害预防与处理(72学时 4学分)
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在全面掌握婴幼儿意外伤害类型、原因、预防措施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婴幼儿平安照护相关的急救处理技术,能够识别和规避危险因素,做好婴幼儿伤害预防的宣传教育。
(4)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72学时 4学分)
主要介绍包括幼儿认知行为、幼儿情绪表现、幼儿语言发展以及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记录;观察的援引和准备、观察记录方法概述、树立正确的观察评价观。掌握各种类型幼儿行为与观察测评的方法,了解幼儿行为观察测评的重要意义,具备不同年龄阶段设定观察目标的能力。
(5)婴幼儿家园共育(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概述;家庭因素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0-3 岁儿童家庭 教育指导;3-6 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的合作共育;国内外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与变革。
(6)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预防(72学时4学分)
主要介绍婴幼儿的常见健康问题和常见病的特点,学会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包括意外伤害的救助、常见症状的识别和初步处理,常见传染病的发现、隔离和消毒知识。
(7)托育机构管理实务(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介绍托育机构常规工作所需的计划制定、检查记录、标准作业流程、物资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招生合作等各类功能表格,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托育机构管理的规范行为。
2.3 专业拓展课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幼儿教育学、特殊幼儿呵护与教育、育婴师实训、幼儿艺术教育、幼儿英语口语、婴幼儿生活保健与护理。
(1)幼儿教育学(36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幼儿教育的发展和著名学说、幼儿的健康教育、幼儿德育、幼儿智能发展、幼儿美感教育、幼儿游戏活动等。培养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全方位的幼儿教育方法,为日后进入幼儿教育相关岗位奠定基础。
(2)婴幼儿生活保健与护理(72学时4学分)
主要介绍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生活保健制度、幼儿营养卫生、托幼机构安全教育及常见意外事故处理、传染病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等知识,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知识与技能处理学前儿童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和保健问题,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切实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3.毕业环节
(1)顶岗实习(720学时)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到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上岗就能顶岗。
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了解婴幼儿的成长规律,学习掌握掌握婴幼儿科学喂养、睡眠安抚、卫生盥洗、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等技术技能。从企业的运作中了解各种运作流程之间的关系和怎样从这些关系中求创新、求发展。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相应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学习企业文化,强化专业技能,熟悉职业岗位,实现与就业的“零对接”。
(2)毕业设计(30学时)
学生根据顶岗实习的情况和岗位要求进行选题,结合专业课程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独立开展教学活动,记录婴幼儿的生活成长及发展与学习过程,并据此计划适宜和促进幼儿发展和学习的机会,最后撰写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从事工作和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